9月5日乾富策略,日媒《日经亚洲》援引专家分析称,“美国一直利用能源能力作为谈判策略,如今中国学会了这招儿。”
这话说得太到位了,美国搞了这么多年的能源外交,没想到最终被中国给“反杀”了一把。
9月2日这天,一个让美国能源巨头们坐不住的消息传来:中俄蒙签署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天然气管道备忘录,俄将每年经蒙向中输气500亿立方米,价格低于对欧售价。50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?这几乎等于过去俄罗斯向整个欧洲全年的输送水平!
更要命的是,这个协议一旦生效,俄罗斯对华管道气供应将直接翻倍,从目前的380亿立方米跃升至880亿立方米。中国这下好了,不光有了稳定便宜的气源,还顺便给美国的LNG霸权来了个下马威。
先看看数据就知道这招有多狠。中国2023年LNG进口量达7132万吨,是全球最大买家,而美国2024年LNG出口总量达到8830万吨,保持全球最大LNG出口国桂冠。按理说,这么大的买家和卖家,应该是天作之合才对。
但现实很打脸。去年,中国仅有6%的液化天然气来自美国,远低于2021年11%的峰值。
要知道,澳大利亚占了中国LNG进口的40%,连卡塔尔都比美国份额大。更绝的是,中国买家已连续超70天未进口美国LNG,这可是五年来最长的“断供”纪录!
为啥会这样?原因很简单,美国玩了太多年的“能源武器”,中国早就看透了这套路。从制裁到关税,从技术封锁到供应链“脱钩”,美国把能源当作政治工具的时候,就该想到会有这一天。
现在的局面就是乾富策略,中国正在用美国教的那套,反过来教育美国。
看看中国怎么玩的:一边大幅减少美国LNG进口,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原油和LNG的总金额约600亿元,这点钱对中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,但对美国能源企业来说可是真金白银的损失。
另一边,中国积极拓展其他渠道。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,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卡塔尔,2024年,俄罗斯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增长3.29%,达830万吨。
最关键的是,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通过“西伯利亚力量”管道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达到创纪录的227亿立方米,是2022年供应量的1.5倍。这还只是开始,等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建成,那才是真正的大手笔。
面对这种局面,美国能不急吗?分析认为,若协议生效,俄对华管道气供应将翻倍,挤压美对华LNG供应,冲击美LNG行业及金融架构。
特朗普刚上台就开始忙活,想要重新夺回能源主导权。他在就职演讲中承诺降低能源价格,填满美国战略石油储备(SPR),解除液化天然气(LNG)出口限制,把美国的能源出口到全世界。
但问题是,特朗普承诺的降低能源价格50%几乎不可能实现,对比之下,就算是全球疫情这种大灾难期间,美国人平均能源成本仅下降不到20%。吹牛容易,落地难啊!
这场能源博弈的影响远不止中美俄三家。专家指出,美国LNG行业及其金融交易架构预计将受到冲击,因为中方正传达出一个信号,即中方不再需要美国LNG。
想象一下,如果中国真的不再需要美国LNG,那些投资了几十亿美元建设LNG终端的美国企业怎么办?那些指望着中国市场的华尔街金融巨头怎么办?
荷兰合作银行专家施密特称这将对美造成重大打击,而特朗普此前建立美能源主导地位的目标也面临威胁。
这就是典型的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。美国本来有个好牌在手,结果非要玩政治,把生意做成了对抗,把合作搞成了脱钩。现在好了,中国有了俄罗斯这个稳定的合作伙伴,价格还便宜,美国反而成了局外人。
说到底,这场能源博弈反映的是更深层的问题:在全球化时代,把经济合作政治化到底对谁有好处?
中国学会了美国的招数,但玩得更高明。不是简单的制裁和封锁,而是通过多元化战略,既保障了自己的能源安全,又给对手制造了压力。这种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的策略,确实让美国感受到了什么叫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”。
现在轮到美国头疼了:继续打能源牌,风险越来越大;不打这张牌,又舍不得这个“武器”。进退两难,这就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后果。
特朗普能源政策的核心是做大做强美国天然气产业,但作为世界头号天然气买家的中国,是否更多购买美国天然气,还会结合关税、贸易关系等综合考量。说白了,美国想卖,但买家说了算。
当年美国靠能源外交呼风唤雨,如今中国用同样的招数让美国尝到了被反制的滋味。
真应了那句老话——出来混乾富策略,迟早要还的!
好点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